 
    作者: 深圳市昂洋科技有限公司發表時間:2025-10-31 15:24:02瀏覽量:4【小中大】
MOS管芯片的結構制造是一個多步驟、高精度的半導體加工過程,主要涉及以下核心方法和技術:
	
	
	
一、襯底準備
	
材料選擇:選擇高純度的單晶硅作為基礎材料,這是制造MOS管芯片的基礎。
	
預處理:通過機械拋光和化學清洗去除硅襯底表面的雜質,確保表面平整度和清潔度。隨后進行退火處理,以消除內部應力和缺陷,增強表面穩定性。
	
氧化層形成:在硅襯底上生長一層初始的二氧化硅(SiO?)氧化層,這層氧化層不僅增強了表面的穩定性,還作為后續工藝中的絕緣層。氧化層的形成可以通過熱氧化(在高溫爐中通入氧氣和水蒸氣)或化學氣相沉積(CVD)等方法實現。
	
二、柵極制作
	
多晶硅沉積:在氧化層上沉積一層多晶硅,這層多晶硅將作為柵極材料。沉積方法可以是化學氣相沉積(CVD)或物理氣相沉積(PVD)。
	
光刻與刻蝕:通過光刻工藝在多晶硅層上定義出柵極的圖案。這包括涂覆光刻膠、曝光掩膜圖案、顯影以及刻蝕等步驟。刻蝕后,保留柵極區域的多晶硅,去除多余部分,形成精確的柵極結構。
	
三、源漏區摻雜
	
離子注入:通過光刻工藝定義出源漏區的窗口,然后注入磷(N型)或硼(P型)離子,以形成源漏極。離子注入的劑量和能量需要精確控制,以確保摻雜濃度和深度的準確性。
	
低摻雜濃度區域(LDD區)形成:在源漏區邊緣形成低摻雜濃度區域,這有助于改善MOS管的電學性能,如減少熱載流子效應等。
	
高溫退火:對注入離子后的硅片進行高溫退火處理,以激活摻雜劑并修復晶格損傷。退火溫度和時間需要精確控制,以確保摻雜劑的有效激活和晶格結構的恢復。
	
高摻雜濃度區域形成:在源漏區邊緣進行二次離子注入,形成高摻雜濃度區域(如N+或P+),這有助于降低接觸電阻,提高MOS管的導電性能。
	
四、金屬化與互連
	
絕緣薄膜生長:在硅片上生長一層絕緣薄膜,以隔離不同的導電層。這層絕緣薄膜可以是二氧化硅、氮化硅等材料。
	
接觸孔刻蝕:通過光刻和刻蝕工藝在絕緣薄膜上刻蝕出源極、柵極和漏極的接觸孔。這些接觸孔將用于后續的金屬沉積和互連。
	
金屬沉積:在刻蝕出的接觸孔中進行金屬沉積,形成源極、柵極和漏極的導電金屬線。金屬沉積方法可以是蒸發、濺射或化學氣相沉積等。